学院新闻

阿语系举办“欧洲与中东”专题讲座

      应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邀请,6月2日欧盟对外行动署(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 EEAS)中东、北非、阿拉伯半岛、伊朗和伊拉克司司长克里斯先•伯格(Christian Berger)先生在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举办了主题为“欧洲与中东”的专题讲座。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主任林丰民教授、副主任吴冰冰副教授和欧盟驻华代表团一等参赞冯梦锐(Marina Vraila)女士出席了讲座。吴冰冰副教授主持了讲座。

\
伯格先生在讲座中

     
      伯格先生首先就当前中东地区政治图景做了高度概括的阐述,指出当前中东地区面临两大挑战、三大新冲突,呈现出四类转型趋势。伯格先生指出,一方面,阿以冲突、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东地缘政治力量平衡;另一方面,在所谓后“阿拉伯之春”时期,如何解决严峻的社会、经济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另一重大挑战。对于未来中东地区的政治走向,他强调三组矛盾将发生决定性影响:宗教冲突,主要表现为逊尼派与什叶派间的教派冲突;伊朗与沙特间的地缘政治冲突;伊斯兰主义者与世俗主义力量间的冲突。
      对于当前阿拉伯国家正在经历的转型进程,伯格先生将其分为四类:(1)包容性转型,以突尼斯为代表;(2)排他性转型,以埃及为代表,其特点是享有众多选民支持的重要反对派力量被排除在政治转型进程之外;(3)灾难性转型,以深陷内战泥潭的叙利亚和利比亚为代表;(4)虚幻性转型,以也门为代表,其政治过渡方案最终未能得到落实。
      随后,伯格先生就当前中东地区最为人们所关切的七个热点问题详细阐述了欧盟的解读和立场。对于如何控制“伊斯兰国”(ISIS)在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等国家的发展和影响,伯格先生表示西方军事行动是必要的,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阿拉伯国家民众目前正经历着严重的挫折感,正是基于此,达伊什恐怖组织(即通行所谓的伊斯兰国,ISIS)才得以对部分民众产生影响甚至获得支持,因此,欧盟需要加强对相应国家的人道主义、经济援助,帮助这些国家摆脱社会经济危机。
      关于伊拉克局势,他强调当前伊拉克中央政府排他性政策的危险性,特别是伊西北部的逊尼派部落力量被排除在政府之外;指出伊政府只有重建政治联盟、在联邦框架内加强与库尔德政府的合作,才能最终消除达伊什组织的威胁。
      关于叙利亚局势,他认为阿萨德政府已失去了合法性,但强调只有通过政治解决才能结束叙利亚内战,不应为政治和解设定任何先决条件;他指出欧盟已为援助、参与叙战后重建做好了准备。
      关于利比亚局势,伯格先生强调地理和历史联系决定了欧盟对利比亚局势的特别关切。目前利比亚存在复杂的偷渡网络,将非法难民偷渡至欧洲国家,在此过程中酿出了多起人道主义悲剧。针对当前利比亚两个政府对峙,民兵组织割据并占领油田的居民,欧盟呼吁双方克服分歧,通过政治对话达成和解。
      关于也门局势,他指出欧盟积极参与了2011年也门政府与反对派权力交接谈判和《全国对话文件》的拟定。2015年胡塞武装崛起后,也门也彻底远离其最终的政治转型进程。有鉴于此,欧盟也呼吁冲突各方停止军事行动、重新开启政治对话进程。
     关于埃及局势,伯格先生强调埃及作为地中海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重要性,表示欧盟从长远角度出发,将支持塞西总统的政治路线和即将举行的议会选举,支持埃及政府解决国内社会、经济议题,但也对当前埃及政府特别是安全机构对人权、言论自由等方面的侵犯表示批评。
      最后,伯格先生阐释了欧盟对中东和平进程的立场,指出30年以来欧盟一直支持“两个国家”方案,同时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保持着密切联系。自1994年起至今,欧盟一直向巴民族权力机构提供财政支持,特别是支持巴民主化的进程。尽管实现“两个国家”解决方案仍遥遥无期,但欧盟仍将坚持其政策。

\
伯格先生与北大部分师生合影留念


      最后,伯格先生表示中国与欧盟在阿拉伯国家转型、地区性战乱与稳定、伊朗核问题等诸多议题上拥有共同关切,强调双方应在人道主义援助、推动六方会谈等领域加强沟通与合作。
      讲座结束后,伯格先生还就当前土耳其在中东地区角色、美国中东政策的转向、欧盟对难民政策等问题回答了在场北大师生的提问,并鼓励中国学生加强与欧洲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沟通与交流。文/李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