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外教
石川透教授“浅井了意与奈良绘本·绘卷”讲座成功举办
2021-12-28
2021年12月17日下午3点,由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办、半岛电竞(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日语系及南亚学系协办的北京大学东方文学图像系列讲座第二十七讲在线上举办。本期讲座的题目为“浅井了意与奈良绘本·绘卷”,由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学研究科的石川透教授主讲,日语系丁莉教授主持、南亚学系陈明教授评议,会议全程由庆应义塾大学的博士生宋春晓同学负责翻译。
石川透教授在讲座中
石川透教授的演讲分为三大部分。首先,他简要介绍了奈良绘本、绘卷的定义,一般指室町时代后期至江户时代中期(十六世纪中期至十八世纪初期),由匠人亲笔抄写的彩色图文作品。由于民间流传着绘卷是在奈良被制作的说法,因此也被称为奈良绘本或绘卷,但事实上基本都是在京都进行生产、制作的。接下来,石川教授展示了自己收藏的《懒太郎绘卷》《浦岛太郎绘卷》《一寸法师绘卷》《雪女物语绘卷》等作品,这些绘卷均取材于日本的民间传说。此外还介绍了一些故事情节源自中国的绘卷,如《二十四孝绘卷》《咸阳宫绘卷》等,其中一些中国元素在被日本文化接受时,发生了一定的本土化“变异”,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尽管这些绘卷中几乎没有提及书写者、绘制者的姓名,但石川教授提到研究者可以根据相关故事流传的年代、文本传入的时代,或者通过画面细节、抄写笔迹的详细比对,来判断绘卷制作的大致时代。其中《咸阳宫绘卷》词书的抄写者被认为是浅井了意。
接下来,石川教授对浅井了意(?——1691)其人展开了介绍。他是活跃于江户前期的著名假名草子作家(所谓假名草子,是江户时代前期流行的物语作品、乡土志等文学体裁的统称),创作了包括《伽婢子》《狗张子》等在内的六、七十部假名草子作品。石川教授重点提及了“自笔版下”这种文学作品的出版方式。所谓“自笔版下”,是指印刷时使用作家自身的笔迹来制版。一般来说,作家只需专注于文学内容的创作,并不一定擅长书写,因此作家完成的书稿往往会请专业的抄书人誊写好,再进行制版、印刷、发行。这也就造成了我们所见的出版物,其作者与抄写者并非一人的情况。例如,《狗张子》这部作品通过序文记述可确定作者为浅井了意,而从出版物上的笔迹又可判断他同时也是抄写者,这种誊写自己的作品并制版印刷的现象就被称为“自笔版下”。
最后,石川教授提到目前学界通过与《狗张子》的笔迹进行比对,共发现了十三部字迹相同、应属于浅井了意“自笔版下”的作品,而石川教授在此之外又新发现了两部作品,共计十五部,几乎占据了浅井了意一生所创作作品的一半。早在二十年前,石川教授就发现在一些奈良绘本和文学作品的写本中,出现过浅井了意的笔迹,如《蓬莱物语绘卷》《源平盛衰记》等,可以作为他曾经从事过绘卷词书抄写工作的证据。通过对两部作品与《狗张子》的字迹进行比对,他发现无论是单个假名、汉字的写法,还是假名之间连接的方法,都是完全一致的。而《源平盛衰记》抄本的最后落款处有“羊岐斋写”的字迹,“羊岐斋”就是浅井了意的笔名,也可作为抄写者确为浅井了意的旁证之一。综上所述,石川教授得出了浅井了意在成为著名的假名草子作家之前,曾在年轻时从事过一段时间奈良绘卷词书抄写工作的结论,并推测正是作为抄书人的这段经历给予了他成长为优秀作家所需要的养分。而这样的个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江户时代日本作家养成过程的视角和途径。
除浅井了意之外,石川教授还发现了另一位名叫居初つな的女作家,身兼作品创作、文字抄写及绘本绘制的多项工作。这在以男性作家为主体、绘卷制作分工明确的江户时代,是十分难得的个例。(有研究者认为浅井了意也参与了奈良绘本绘卷的绘制工作,但石川教授并不这么认为。而居初つな却是都参与了。)居初つな所活跃的十七世纪末期,也是奈良绘卷最后的繁盛期,随着其主要购买者——大名阶级的没落,绘卷的制作行业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消失,而不少精美的绘卷也流散至欧洲。石川教授最后展示的绘卷为同一时期的《御曹子岛渡绘卷》,描绘了日本民间传说中英雄巡游海外诸国的故事,其中出现了马国、小人国、巨人国等奇异的国家,这与大家所熟知的《格列佛游记》中的情节十分类似。石川教授猜想,或许在江户时代随着日本与荷兰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这一绘卷传至欧洲并影响了《格列佛游记》的创作。
以上为石川透教授讲座的主要内容。丁莉教授在对讲座内容进行简要总结之余,特别指出浅井了意作为最有名的假名草子作家虽然在国内学界也很受关注,但学界关注的主要是假名草子与汉文典籍的关系。而石川教授的讲座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浅井了意作为书写者的一面,以及他与奈良绘本绘卷的关系。这样的揭示是非常重要的。
陈明教授在评议中首先对石川教授研究课题的价值进行了肯定,提出以往研究者对图像及文图关系的关注不足,而东方文学界实际上拥有十分丰富的图像资源,文学图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石川教授的课题无疑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优秀的范例。陈明教授主要从三方面肯定了该课题的价值:在文学史层面,不仅关注了文献史料中缺席的书写者,为绘卷作品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上的标尺,还颇具慧眼地关注了江户时代作家的成长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跨文化交流史层面,更是独到地提出《格列佛游记》的产生可能受到日本影响的可能性,做出了打破近现代文化交流中从西方单向流至东方这一窠臼的尝试;在文图关系研究层面,以浅井了意、居初つな两个例子展示了文字、图像“分”与“合”的两种不同状态。
在面向场内听众开放的提问环节,分别有北京大学日语系的博士生向伟、湖南师范大学的冉毅教授、广岛大学的博士生周新慧向石川教授请教。石川教授分别做了解答。
讲座最后,陈明教授代表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感谢石川教授的精彩发言以及听众的热情参与。石川教授则在会后表示,期待疫情结束后有机会携所藏绘卷来中国,与各位专家学者与同学进行当面交流。
讲座合影
日语系博士后 刘雪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