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北大人文讲座第13讲《探索亚洲背景下的澳大利亚历史》成功举办


          11月1日,曾经担任首任北京大学-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研究讲席教授的大卫·沃克教授应北京大学邀请,为北大师生举办了一场精彩讲座:《探索亚洲背景下的澳大利亚历史》。大卫·沃克教授将这次讲座称为“回家的讲座”,它是北京大学人文讲座系列的第13讲,由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半岛电竞(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和人文学部共同主办。大卫·沃克教授现任职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是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和人文科学院院士,曾任美国华盛顿乔治敦大学“澳大利亚研究讲席教授”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杰出澳大利亚研究访问讲席教授”,2013-2016年间被选为首任“北京大学-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研究讲席教授”。沃克教授长期致力于澳大利亚与亚洲国家的文化交流历史研究,出版了多部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研究著作。

     当天下午,大卫·沃克教授一行来到半岛电竞(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半岛电竞(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副院长李淑静教授、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刘树森教授在贵宾室会见了教授,热烈欢迎沃克教授重返北大,并共同回顾了沃克教授在2013-2016年担任首任北京大学-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研究讲席教授期间,在推动和提升我校、乃至于全国高校的澳大利亚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在沃克教授的指导下,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取得的成绩包括:设立面向全国的“胡壮麟杰出翻译奖”、举行年度“澳大利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制定“澳大利亚研究访问学者机制”、“澳大利亚研究方向实习生机制”等。沃克教授表示,虽然他三年的讲席教授任期已满,但作为新上任的“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主任,他希望能继续为母校做贡献。

     会见结束后,大卫·沃克教授来到B134室,为北大师生举办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澳大利亚中心主任刘树森教授主持。刘树森教授向在场师生介绍了沃克教授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成果,以及沃克教授作为第一任北京大学--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研究讲席教授在北大所做的贡献,期待教授的精彩讲座。

\
大卫·沃克教授讲座中
 
     接着,沃克教授以历史学家的视野,回顾梳理了自1888年以来一百多年间,出版的有关探讨澳大利亚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本土代表性历史著述和观点,生动再现了澳大利亚在面对亚洲影响时走过的从排斥到联结的认知历程。在早期澳大利亚历史著述中,已经存在着关于亚洲人和中国人的两种不同观点的争锋。威廉•莱恩(William Lane)坚持认为接纳和融合亚洲人对澳大利亚社会意味着毁灭。与之相反,詹姆斯•杰弗里斯(Rev. James Jefferis)则认为澳大利亚是全世界人民的澳大利亚,并高度赞扬中国人勤奋、灵活和能干等品质。但遗憾的是,莱恩的排斥分离论在当时成为了主流论调。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后,澳政府更是执行了反亚洲移民的种族主义政策——白澳政策,此政策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排斥分离论受到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挑战,这方面的代表人士包括R.G.孟席斯(R.G.Menzies)、罗伯特•加伦(Sir Robert Garren)、保罗•麦圭尔(Paul McGuire)。其中,麦圭尔在1939年出版的Australian Journey是首部承认澳大利亚历史亚洲背景的著作。1957年,澳大利亚与日本签订贸易协议,进一步在地缘政治上拉了澳大利亚与亚洲的关系。20世纪五十年代,万斯•帕默(Vance Palmer)、A.A.菲利普斯(A.A.Philips)、拉塞尔•沃德(Russel Ward)等作者开启了探寻澳大利亚国家传统、重建澳大利亚历史之旅,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在讲座的尾声,沃克教授着重强调了亚洲背景对澳大利亚的重要性以及重估亚洲价值的必要性,并介绍了自己正在进行的与此相关的学术写作工作。

\
大卫·沃克教授和北大师生互动
 
     在接下来的讲座问答环节,沃克教授回答了师生踊跃提出的问题。在谈及个人在不同文化中生活工作的切身体验时,他认为最大的收获在于能够突破自身的逻辑局限,接触到不同的思维与工作方式。他鼓励在座的青年学生勇于迈出国门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并欢迎他们到澳大利亚留学。沃克教授诙谐的语气和“沃克式幽默”使在场气氛始终融洽热络,师生受益匪浅。最后,刘树森教授再次表达了对沃克教授此行的感谢并宣布讲座圆满结束。

\
讲座之后部分师生和大卫·沃克教授合影留念